易胜博玩法技巧
你的位置:易胜博玩法技巧 > 新闻动态 >
荨麻疹早年验方汇编16首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3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荨麻疹俗称“风团”,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,由各种因案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透出,造成皮肤局部水肿性损伤。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疹块,抓则发生。其发病特点为迅速发生与消退,有剧痒。愈后不留任何痕迹。可伴有发热,如胃肠亦有风疹块,还可以有腹痛、呕吐、腹泄。其由于病程与临床表现不同,可分为急性荨麻疹、慢性荨麻疹、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性荨麻疹等。中医称其为“蓓蕾”、'隐疹”、“鬼风疙瘩”。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,胃肠实热,或素体虚,卫表不固,复感风邪,郁于肌腠,或肝郁不舒,气机壅滞,郁而化火,复感风邪而发,或素体血热,郁于肌肤而致。以下妙方(部分方系急侵性等麻疹共用方),供治疗时选用。

1号方

治疗方法

偏方采集鲜野红萝卜全草1000克。加水6000克,熬至3000克,熏洗全身,出汗为度。洗后避风,每日1次。疗程最短1次,最多6次,一般连续治疗3~6次即可痊愈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94例。有效率达100%,临床治愈率为86%。

按:本方系河南省邓县公疗医院杨瑞界、丁先华经验。曾刊于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1989年第8期。

2号方

治疗方法

偏方来新鲜马齿苋全草100~200克。除去根叶上的泥污,手搓成团状,在荨麻疹处反复揉擦5~10分钟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12例。轻者治疗后片刻消失,重者每天按上方治疗2~3次,一般2天可愈。

按:本方系何克哲等经验。曾刊于《江西中医:药》1990年第3期。

3号方

治疗方法

蚕沙紫草煎洗剂晚蚕沙30~100克,紫草100克。煎汤擦洗。治疗效果

治疗多例,3天左右疹退痒止。

按:本方系缪正秋经验。曾刊于《浙江中医杂志》1976年第3期。

4号方

治疗方法

酒煎艾叶白酒100克,生艾叶10克。煎至50克左右,顿服。

每日1次,连服3日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50余例急慢性荨麻疹,效果显著。

按:本方系民间验方,由乔成林,聂丹临床验证。曾刊于《浙江中医杂志》1990年6月号。

5号方

治疗方法

偏方面碱10克,食盐少许。放入100克烧酒内,炖开,搽痒处。酒综暗,温后茶糖妆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急慢性荨麻疹,屡用屡验。一般1~2次即可愈。

按:本方系益农经验。曾刊《家庭保健报》1989年10月1圃第3版。

6号方

治疗方法

蝉蜕糯米酒蝉蜕3克,糯米酒50克(小儿酌减)。将蝉蜕研成细末,将糯米酒加清水250毫升在锅内煮沸,装碗内加蝉蜕粉搅匀温服。成人每日2次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十多例,均获愈。

按:本方系刘吉祯经验。曾邗于《新中医》1980年第4期。

7号方

治疗方法

偏方马齿苋鲜全草200~300克。加水约I500毫升煎沸浓缩至1000毫升左右,内服100毫升(小儿酌减),余下药液再加水适量煎沸后捞弃药草,得汤液稍温,可用之频频擦洗患处。每日3次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56例。痊愈41例;显效7例;好转5例;无效3例。

按:马齿苋有止痒及消退荨麻疹作用,因马齿苋药性滑利,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宜外用而不宜内服。本方系福州市郊区医院林伙水经验。曾刊于《福州中医药》1989年第4期。

8号方

治疗方法

蚕沙饮蚕沙(布包)、丹参各30克,草河车15克,白藓皮9克,地肤子、蝉蜕各6克。水煎服,早晚各I次,每日1剂、

治疗效果

屡用均取得满意效果

按:本方用于皮肤瘙痒症、药物疹,玫瑰擦疹,手部急性湿疹、日光性湿疹等均有一定疗效。本方系杨瑞春、张文田经验。曾刊于《新中医》1974年第5期。

9号方

治疗方法

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、连翘、赤小豆、桑白皮、杏仁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加减法:发疹时自觉形寒,伴汗出怕风者,加黄芪、白术、防风;伴头晕、奇痒风偏盛者加荆芥、刺蒺藜;伴发热、舌质红、苔黄、搜黄、风热偏盛者,加银花、蝉蜕、僵蚕、牛蒡子,便秘者加生大黄;伴皮肤溃烂,黄水浸淫,舌质红,苔黄腻,湿热偏盛者,加土茯苓、龙胆草、苡仁、茵陈、苍术、黄柏、生地;伴腹痛便溏者,加白术、党参,厚朴镜检大便有蛔虫卵者,加槟榔、使君子。水煎服,日1剂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36例急慢性荨麻疹。治愈22例;有效8例;无效6例。

按:本方系李武忠经验。曾刊于《四川中医》I988年第1期。

10号方

治疗方法

针刺法取穴:百穴、大椎、风池、膈俞。耳针取穴:神门、交感、肺、皮质下、内分泌。以上两组同时并用,每次留针30分钟,隔日I次,10次为1疗程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48例。痊愈46例;无效2例。

按:本方系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高洪宝经验。曾刊于《新中医》1983年第3期。

11号方

治疗方法

过敏煎 防风6克,生黄芪、生乌梅、制首乌各15克,地肤子、地龙、丹皮、甘草各1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加减法:疹色鲜红,遇热即发者加生地、蝉蜕;遇冷即发者加桂枝、附子;伴腹痛腹泻者加广木香、生苡仁;伴蛔虫者加使君子、槟榔等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65例,全部治愈。

按:本方系海南岛海军425医院裴宇浩经验。曾刊于《陕西中医》1986年第4期。

12号方

治疗方法

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炙麻黄、连翘、银花、三角胡麻、蝉蜕、蛇床子、牛蒡子、赤芍各10克,赤小豆50克,小蓟30克,浮萍草20克。煎洗。加减法:风寒者加荆芥、防风;风热者加菊花;瘙痒难忍者加地肤子、白癣皮等。文火先煮赤小豆,熟后滤过去豆纳诸药,再煎30分钟即可。一次性煎药500毫升,每日2次服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118例。疮愈65例;显效46例;有效4例;无效3例。

按:笔者用此方加减化裁,治疗荨麻疹取得满意效果。金方起到清热解毒,疏风透疹,除湿止痒之功,达到疹退痒止的目的。本方系商州市医院巾医科祝安治经验。曾刊于《陕西中医》1989年第11期。

13号方

治疗方法376.

消疹散 荆芥、防风、连翘、牛蒡子、蝉蜕、生石膏、甘草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、苦参、黄柏等。将上药制成胶囊(每囊含生药0.25克),每次6~8粒,每日服2~3次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30例。治愈22例;显效6例;好转2例。

按:本方系黑龙江省栗德林等经验。曾刊于《上海巾医药杂志》1988年第7期。消疹散系《医宗金鉴》方。

14号方

治疗方法

九味芜活汤 羌活、生地黄各10克,防风、炒苍术、川芎、白花、炒黄芩、甘草各6克,生姜2片,北细辛1.5克,葱向头3枚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儿童用量酌减。加减法:无寒热者去生姜、葱白头;风热者去北细辛;药物反应引起者重用甘草8克,绿豆30克;寄生虫引起者,加槟榔、乌梅各10克;反复发作者,加净蝉蜕、浮萍草、地肤子。

治疗效果

治疗146例。服药3剂痊愈119例,服药5剂痊愈15例,服药7剂痊愈10例,无效2例。

按:本方系江苏省泰州市闵捷经验。曾刊于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1982年第4期。

15号方

治疗方法

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桂枝、蝉蜕各10克,麻黄7克,白节20克,防风15克,甘草5克,生姜3片,大枣5枚。水煎服。

治疗效果

王某,女,45岁。一日晚饭后,四肢、胸腹出现散在性红色环形皮疹,瘙痒异常,局部灼热,服扑尔敏等,当时疹退,药停又发。证见皮疹红白相间,瘙痒剧烈,遇冷则甚。舌苔薄白;脉

弦缓。病属瘾疹(急性荨麻疹)。治以疏风解表,发汗退疹。服上方3剂,微微汗出,精神爽快,皮疹渐消,瘙痒大减。上方去麻黄、蝉蜕,加生地15克,芥荆穗10克,苡仁30克、钩藤10克。继服3付,诸症消失而愈。

按:本方系吴协兵运用仲景方经验。曾刊于《湖南中医杂志》1987年第2期。

16号方

治疗方法

地防汤(自拟) 地肤子、首乌各30克,坤草15克,荆芥、防风各10克。水煎服,日2次。每次加红糖15克,热服避风。

治疗效果

张某,女,47岁。全身遍布荨麻疹及爪痕血痂,以下肢内侧为甚,大便干结。舌质红,少苔;脉细略数。证属阴虚血燥,风邪侵入。服上方3剂,愈。

按:本方系湖北省江汉石油管理局钻井队卫生队瞿连禄经验。曾刊于《新中医》1984年第4期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